• 当前位置:首页>>商会新闻
动  态
沧海变桑田!袁隆平这招黑科技,再次干翻美日俄!
来源:  发布时间:2018/4/16  阅读次数:133

来源:综合中国科普博览和乌鸦上蔚。


沧海变桑田!一招黑科技,再次干翻美日俄!多养活5亿人


据央视新闻报道,日前,海南南繁基地从上千份海水稻材料中,挑选出176份优良品种,今年将首次在全国大范围试种。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副主任张国栋表示,这176份会重点在全国主要盐碱地进行测试,争取今年能够拿出一个可以在全国大范围推广的品种。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什么是“海水稻”?它与普通水稻有什么不同?种植“海水稻”有什么意义呢?


海水稻是什么?


“海水稻”就是具有耐盐碱性的高产水稻,它可以生长在滩涂和盐碱地,虽然目前的海水稻产量还不高,但经过科学的育种和培养,海水稻的推广价值正在被不断发现。


测产的海水稻材料样本图片来自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 

 

海水稻有什么意义?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我国虽然拥有辽阔国土,但耕地资源相对有限,只有大约20亿亩左右,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如果海水稻能够研发成功,并在中国的推广面积达到1亿亩,按照亩产300公斤计算,可增产粮食300亿公斤,而这将多养活8000万人口。这对于提升我国粮食自给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小区域收割、脱粒、除杂、测水分、称重,最后再通过几个复杂的固定公式,才能计算出海水稻的产量。图片来自网络

    

可以改善环境保护生态 


据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资料统计,在不包括滨海滩涂的前提下,我国盐渍土面积为3487万公顷,约为5亿亩,可开发利用的面积多达2亿亩,占我国耕地总面积的10%左右。



过去,改造盐碱地主要有淡水冲刷、化学中和、非盐碱土壤表层填埋、种植耐盐碱植物等做法。其中,淡水冲刷会浪费珍贵的淡水资源,化学中和会在土壤中留下污染,最安全最经济的做法是种植耐盐碱植物,而海水稻就具有在盐碱环境下生存的能力。 

 


有望成为服务于国家战略的利器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盐碱地面积约为143.157亿亩,即便其中只有二十分之一的面能够积种植海水稻,也有望多养活5亿人。对于还处于饥饿和贫困中的部分第三世界国家而言,海水稻价值巨大。


在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之后,可以通过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农业援助的方式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而海水稻就可以在其中发挥作用。比如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南亚国家推广,在东南亚就有3亿亩的盐碱地具备推广种植海水稻的潜力。


研究人员收集海水稻材料样本,图片来自青岛海水稻研究中心

 

你对海水稻可能有什么误解?

 

误区一:海水稻用海水灌溉 


海水稻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使用海水灌溉,但这还只是农业专家的一个努力方向,目前,海水稻能在盐分浓度为3-8‰浇灌水种植条件下存活,这种盐度大至相当于吃剩的菜汤的咸度。相比之下,海水的平均盐度在3.5%左右,盐分浓度大幅超越了海水稻浇灌水的浓度。


此外,如果在盐碱地里直接用海水浇灌,也起不到用海水稻改善盐碱地土质的目的。 


目前,海水稻只是小面积试种。图片来自网络 


误区二:海水稻有海水的咸味 


此前一些媒体报道海水稻苦涩有咸味,这其实是以讹传讹。 


虽然海水稻长在盐碱地里,并且可以使用盐分浓度为3-8‰的浇灌水灌溉,但这并不意味着海水稻就带有海水的咸味。海水稻的味道是由其品种特性决定的,与用什么水浇灌关系不大——正如同用含少量葡萄糖的糖水浇灌水稻,水稻并不会就此变甜。


青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工作人员收割海水稻,图片来自网络

    

延伸阅读:

在这个新闻下面,有不少人,在喷这项技术,他们觉得海水稻的推广普及会破坏生态环境,他们觉得中国人吃饭早就不是问题了,没必要把盐碱地都变成耕地。



其实,他们不了解的是,我们虽然普遍小康了,人人都吃得好了,但是我们的粮食供应,决不能说是高枕无忧,耕地面积也存在隐患,不断研究新的技术很有必要,有人可能要问了,咱们中国这么大的地方,怎么农业还有问题呢?


的确,咱们中国地大物博,而且自古以来都是农业大国,人人自带种菜技能,有菜园子要种菜,没有菜园子,把阳台改成菜园子也要种菜。


全是水就在南海填个岛种菜


在南极冰天雪地就搞个大棚种菜


在太空没有重力就在宇宙飞船里种菜


能上九天种菜,能下五洋种菜,你要说中国的农业有问题,很多人肯定难以相信,但是实际上,我们虽然国土广袤,但是因为地形复杂,山地、高原广布,能用作耕地的地方,其实少得可怜。


中学地理上就说了,咱们中国是三级阶梯地形,只有东北和东南部极少的地方,算是平原地区,西部大片的地方,都是难以进行农业的山区、高原。



咱们中国的耕地少到什么程度呢?就拿美国来比较吧,美国和咱们中国在同一纬度线上,美国整个国家绝大部分地方,都是大片大片的平原地区,非常适合发展农业.


美国耕地面积有28亿亩,占全世界的13%,加上美国人口数量不多,只有3.23亿,对农作物的需求量不大,美国农民地多得种不完,他们种地的时候,用的是机械化旋转喷灌的,旋转喷出来是一个圆形,所以为了增大效率,他们干脆就把地也种成圆形的,那圆和圆之间的那些咋办呢?,不种了,就这么晾着,反正地多得种不完。


因为这,美国的耕地,有20%左右都是闲置的,而且,正儿八经种地的地方,隔年还会休耕一年,让土地休息一下,可以说是相当土豪了。



但是我们中国就很难了,我们全国的耕地20亿亩左右,占全世界的7%,但是,我们要养活近14亿人,是美国的好几倍,而且,这些地方还有很多不是平原,耕地都是梯田这种,也没法儿用大型机器咔咔上,种地的效率相对会比较低。



如果咱像美国人一样,20%的地不种,隔年还休耕,那是要饿死人的,事实上,往前看,咱们中国人过上人人吃饱饭的日子,也没有多少年,在几十年之前,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咱们中国因为人祸和天灾,被饿死的人太多了,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大部分农村地区,还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文革后有很多年轻人,拼了命去考大学,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上了大学就能吃大米饭”。


那个时候,全中国都解决不了,人人一碗大米饭这样,在现在看来无比普通的事,然而,袁隆平却办到了,袁隆平是江西省德安县人,1930年在北京出生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他跟着父母从北方跑到南方,一边四处避难,一边断断续续读到了中学,后来又上了西南农学院,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分配到湖南的一个农校教书。


那个时候,老师地位还特别低,大家都叫老师“臭老九”,袁隆平更是默默无闻,三年灾害时期,袁隆平看见太多饿死的人了,1959年大旱,一年地里都没有收成,大跃进把树都砍了拿去炼钢,连树皮都没得啃,袁隆平走在路上,都能看见有人饿死在田坎边上,饿死在桥下和路边,那一副凄惨的景象深深刺痛了他,袁隆平那时候起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让中国人都吃饱饭!


所以,即使是在教书,袁隆平也没有放弃手上的科研,可是那个时候,世界上做杂交水稻的人也不少,但还从来没有人做成过,在袁隆平之前,美国、日本都做过杂交水稻的研究,美国人还专门成立了一个项目,但是,他们最后都失败了,美国人研究的结果是:杂交水稻有优势,但是我们做不出来,日本人直接就认为,杂交水稻这个东西就没有优势,也就是说,当时世界科研水平顶尖的两个国家,都没有做出杂交水稻,甚至还有很多科学家认为,杂交水稻就不可能做成。


然而,1966年袁隆平在中科院的《科学通报》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他认为水稻是可以杂交的,这在当时外国人的眼里,袁隆平说这话,肯定是脑子有问题,世界权威的美日都做不出来,你一个中国的普通老师说能做,不是在扯淡吗?你跟那些说地球是平的民科有啥区别?


但是袁隆平不是民科,他详细给出了自己的理论,大家看完都认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于是,1971年袁隆平被调进湖南农科院,专门研究杂交水稻,因为解决的是迫在眉睫的大问题,国家是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还在海南岛,专门划了一块试验基地给他,数年的研究,上万次的杂交实验,终于,1974年,杂交水稻种子培育成功!几年前美国日本都没做出来的东西被袁隆平做成了!


两年之后,杂交水稻开始推广,平均每一亩地,都比以前多产了60公斤,到了1980年后,全国都掀起了杂交水稻的风,我们在种植面积不断下降的情况下,水稻总产量反而蹭蹭上涨。


中国人慢慢地都能吃得饱饭了,从1955年开始实行的粮票,也在1993年正式成为历史,可以说,我们能实现用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全世界21%的人口,袁隆平功不可没,到了2003年,中国大陆一半以上的水稻,用的都是袁隆平的品种,全世界20%的水稻,都采用了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有无数人因为他的技术,解决了吃饭的问题,他也因此被国际科学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现在,我们的粮食自给率,已经到达了95%以上,从各种粗粮到鸡蛋、牛奶这样的农副产品,我们都形成了,非常完整的供应系统,中国人已经从普遍吃粮食变成了普遍吃肉,我们已经摆脱了贫困,我们不再为了饿肚子而烦恼,而是开始讨论,怎么样吃得好,怎么样吃不胖


但是,因为在之前,为了让全国人吃饱饭,我们大肆开垦了很多荒地,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自然环境,土地也常年种植不休耕,加上有一些农药和重金属污染的问题,影响了种粮食的效率,还让一些土地得了“土壤病”。


根据数据显示,因为种种原因,中国的耕地,已经有19.4%受到了污染,有0.5亿亩地已经不适合耕种了,有2亿亩的地都存在安全隐患!也就是说,我们中国的耕地还存在不小的压力,决不能掉以轻心!


粮食自给自足是一件大事,以前为了吃饱饭开荒是必须的,但是现在吃饱了,就要为子孙后代多考虑一点,咱们肯定不希望,我们的下一代没有足够的地种粮食吧?这,就是海水稻这项技术在解决的问题,这,也是袁隆平一直在努力解决的问题。


做成杂交水稻之后,按理说,袁隆平早已经功成名就了,他当初想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现在也基本实现了,他只需要好好养老就行了,可是,袁隆平却不愿意休息,他已经快90岁了,他依然带着自己的团队,不断地在新技术上寻求突破,他对自己的学生有很高的要求,在他的手下,无论你是硕士生还是博士生,一定要到田里到地里去实地查看,电脑里是种不出水稻的。


前两年,袁隆平的团队,利用了基因技术,敲掉了水稻里的吸镉基因,让水稻不用再受镉污染的危害,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吃得更安全。


除了袁老,我们还应该感谢一个人,2014年,海水稻的发现者,科学家陈日胜一起进行海水稻的改良也成功让海水稻,成了国家级项目,要到了足够多的研究经费。

图:海水稻之父 陈日胜


很快,他们的试验就有了成果,海水稻的改良试验成功了,现在,海水稻开始了大范围推广,如果海水稻能够推广成功,就相当于我们中国,又多了2亿亩的耕地可以用,有了这2亿亩地,原来耕地的压力就小了,有些土壤肥力下降严重的地,也就能重新还成森林了。


也就是说,这项技术非但不会破坏环境,反而能更好地保护环境!那些说会破坏生态环境的,根本是无稽之谈。


而且,不止我们中国全世界也有143.157亿亩的盐碱地,即便其中只有二十分之一的地,能够种植海水稻,也能多养活5亿人!


在我们一带一路的沿线,在东南亚的3亿亩盐碱地上,这项技术也派的上用场要知道,虽然我们现在日子过得好了,但是在全世界,还有8亿人吃不上饭,尤其是在贫困的非洲,还有很多人要靠其他国家的粮食救济才能活命。


可以说,陈日胜和袁隆平的海水稻,非但可以造福中国人,还可以造福全人类。


说实话今天看到这个消息时,为这一代中国科研人,这种骨子里的创新精神而感动。


在杂交水稻之后袁老又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70岁,他成立了转基因应用研究室、分子育种研究室,从全国招聘了数十名高级专业人才。还把儿子袁定阳送到香港中文大学专攻转基因。


85岁,他和团队基改育种“双季超级稻”达成早季亩产703公斤


87岁,他和团队研制成功水稻亲本去镉技术,我们再也不必担心吃的大米镉超标


88岁,他和陈日胜改良海水稻成功,加以推广后,也许可以多养活5亿人


他们活了一辈子,工作了一辈子,也为全世界人的吃饭问题努力了一辈子,创新了一辈子,上一代像他们这样的科学家,有很多也是这样的高龄,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已经离我们远去,作为国家的建设者,当上一代人已经老去,我们这一代人,需要做的能做的就是传承,或继承衣钵,或传承精神,因为这个还有很多不足的国家,正等待着我们继往开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