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走进梅县
古今名人
他是客家人,虎门大桥总设计师!世界顶级桥梁专家...
来源:  发布时间:2020/5/9  阅读次数:63
本文源自全球客家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5月5日14时,广东虎门大桥悬索桥桥面发生明显振动,根据专家初步判断,虎门大桥悬索桥本次振动主要原因是,在特定风环境条件下,产生的桥梁涡振现象,目前桥面已基本恢复常态。

   作为献礼香港回归的一个世纪工程——虎门大桥,意义非凡,它是当时中国国内规模最大的公路桥梁,也是中国首座加劲钢箱梁悬索结构桥梁,其主跨长度居当时中国同类桥梁中的第一位,副跨长度居当时世界同类桥梁中的第一位。


   而作为虎门大桥的设计师,同时也是两院院士、世界十大著名结构工程专家的李国豪,人们更是敬仰万分。毕竟,从钱塘江大桥到南京长江大桥,从南浦大桥到东海跨海大桥,这些传世工程中都曾留下过他的汗水,见证着他的智慧。外界对他的评价也极高,“说起李国豪,人们就会联想起桥梁,就像说起华罗庚,人们就会联想起数学一样。”


寒门学霸,首名获得德国工学博士

   1913年4月13日,李国豪出生于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莲塘村一个贫苦农家里,由于父亲在印度尼西亚经营杂货小生意,他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


李国豪家乡故居

   5岁上小学时,他便能利用课余时间帮母亲做农活;13岁时,因天资聪慧,插班读初二;16岁时,未读完高中,只身去上海考入国立同济大学。

   大学毕业后,李国豪留校担任结构力学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助教。1938年秋,李国豪由德国洪堡奖学金资助到德国进修,因学习成绩特别突出,被破例批准直接考博士学位。26岁的他,在《钢结构》杂志发表了博士论文,在桥梁工程界引起了极大反响,从此李国豪以“悬索桥李”闻名于世。

   学有所成的李国豪准备回国,却遇上二战爆发,他只好留在德国继续做研究。期间,他发表了近10篇重要论文,成为首名获得德国“特许任教工学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他的论文至今仍作为经典悬索桥二阶理论的宝贵历史遗产,被各国教材所引用。


少年时代的李国豪

回国之心迫切,给孩子取名“归华”

   二战结束后,即便多人挽留,李国豪也毅然选择回到朝思暮想的祖国。那时候交通并不便利,回国之路漫长又艰辛,历时多月后,李国豪偕同妻子于1946年夏正式踏上祖国的土地。在途经法国马赛时,他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他为孩子取名‘归华’。”可见,他当时回国意念的坚定和期盼。


到达上海后,他又回到同济大学教书,此后便再也未曾离开过。


进入同济大学的李国豪

李国豪的家乡情怀

   李国豪毕业回国后,曾多次想回家乡看看,但由于工作繁忙而一直抽不出时间,可他经常写信了解家乡的情况。1982年12月,他乘到广州讲课之机,抽空回梅州2天。

   李国豪回到阔别30多年的家乡后,一心想着家乡的建设事业,他在故居仅用了半天时间会见同乡亲属,随后就到梅城各工厂、学校、农村等地参加座谈,特别是到正在兴建的东山大桥工地上考察,提出修改原设计方案,为大桥节省了40多万元。随后又与梅县地区科教界人士作发展梅州地区科教事业的座谈报告。

李国豪回梅参加嘉应大学庆典活动,曾宪梓向李国豪敬酒

   1996年,李国豪得知嘉大有些学生较为贫困时,内心十分难过,把个人拥有的50万元赠给嘉大作教育基金。此后又为嘉应大学专科升为本科,在提高师资素质、生源的培养等方面出谋献策。1996年6月李国豪在参加嘉应大学设立的“名誉校长李国豪教育基金会”期间,应邀与江欢成院士一起回故乡,又一次来到梅江河畔,为架设一座连接梅江两岸的剑英纪念大桥,进行勘测选址,指导设计。


   20世纪80年代,李国豪决定在上海组织一个客属组织,以这个组织来沟通和加强梅州和海内外乡亲的联系,帮助家乡更好地振兴经济。于是在上海发起和组织了“上海嘉属各校联谊会”,后又成立了“上海梅州知识分子联谊会”。

1963年春节李国豪和梅州籍同乡学生合影

   自从联谊会成立以来,李国豪通过这个纽带,多次邀请梅州市党政领导和科技人员到上海去参观学习、交流经验,也不断派出人员回梅州了解乡情,解决科技和经济教育等方面的疑难问题。

   李国豪对在上海工作的客家人员的子女也极为关心。在上海倡导成立客属子弟奖学金基金会,凡属客属子女品学兼优,经评委评定都可获得奖金,这引发了年轻一代青年学生奋发上进,使一批客属子弟取得了很大进步。

投身教育和研究事业,精忠报国

   1956年,李国豪担任同济大学副校长,不久创设工程力学专业,并亲自讲授板、壳力学,培养了首批工程力学专业的大学生。


   1977年李国豪任校长,期间他倡导并直接组织了同济大学的两个转变:从一所以土木为主的理工科大学向多学科大学转变;恢复与德国的传统联系,向国际化大学转变。这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希望同学们把自己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投身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为国家多做贡献。”

   上世纪50年代至去世时,李国豪曾参与过国家几乎所有重要桥梁的建设。从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到后来的上海南浦大桥、江阴长江大桥、东莞虎门大桥、汕头海湾大桥……处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用他的学识,报答祖国。


   1994年,李国豪被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双院士之一。20O5年2月23日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2岁高龄的他是最后去世的全国第一批桥梁专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