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走进梅县
梅县新闻
梅县农民向山进军耕山致富
来源:  发布时间:2013/11/5  阅读次数:82

 


  丙村大雅村百亩柚园基地一角


  “现在政府支持农民耕山致富,我很有信心,所以响应号召回乡种植果园。去年下半年已投入300多万元,备耕开发山地400多亩,刚刚种下了三红蜜柚。”梅县丙村镇大雅村高山红金柚种植基地老板蓝群华谈到为何放弃城里生活,回家种柚时如是说。像蓝群华一样,向山进军耕山致富的农民越来越多,仅蓝群华所在的大雅村多达90%的村民都种了柚树,单此一项,去年该村年人均收入就达11000多元,走在了全市的前列。

  据了解,今年以来,梅县围绕市委、市政府打好“耕山致富大会战”的要求,科学规划,创新模式,农旅结合,耕山致富成效初显。目前,全县已种植金柚等名优水果2.4万多亩,备耕面积1.2万多亩。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开发

  该县立足丰富的山地资源,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将全县划分为以“省级金柚专业镇”石扇为中心的金柚主导农业经济区,“省级旅游专业镇”雁洋为中心的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经济区,以程江镇为中心的城郊农业经济区,以大坪镇、梅西镇为中心的山地农业经济区,以“省级工艺专业镇”畲江为中心的工艺编织与水产畜牧养殖农业经济区等五大农业经济功能板块。制定相关政策引导鼓励农民利用荒山、火烧山迹地、残 次林 或残次果园 改造的模式,按照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茶则茶的原则,打造 柚果、油茶、名 贵树 等一批特色农业基地,达到种养结合、立体经营、良性循环、环境友好的效果。丙村镇大雅村就是最好的例子。该村昔日是小煤炭村,环境破坏严重。后来,该村村支书邹文标请来农林业专家勘测土壤,发现该村山上适宜种植果树。于是,在耕山致富的号召下,该村90%以上的村民纷纷开辟荒山种起了柚果。

  创新模式,推进产业经营

  梅县不断创新模式,利用被评为“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县”的契机,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四大经营主体”。目前,已建成各类龙头企业 94家,其中省级6家,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31家。牢固树立生态先发理念,改变传统农业发展观念,通过抓龙头、扩基地、深加工、精包装、促营销等手段,推进产业化经营。

  此外,该县还通过举办 “金柚节”、“柚花节”等农事节庆,组织企业参加展销会,实现“农超对接”。特别是与卜蜂莲花等国内外大型综合超市、食品超市连锁企业建立产销联盟,打造品牌,拓宽市场。目前,全县已获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等认证农产品65个,力争至 2015 年,全县新增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等“三品”认证农产品16个。

  农旅结合,促农增收致富

  五月,又到杨梅成熟时。雁鸣湖第五届杨梅节即将盛大开园,届时,摘杨梅品杨梅与休闲观光将再次完美结合。据了解,该县借助我市创建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契机,利用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开发农业的休闲旅游功能,变果园为公园、变农产品为旅游商品,让农民由“一次摘果收入”变为“四季综合收入”,形成集生产、消费、游乐、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农业综合产业。目前,该县正致力培育梅县恒盛农业、丙村大雅早熟柚基地、梅州市东强科技等科学耕山致富典型,把雁鸣湖、梅州市然中园现代农业、梅县恒盛农业等企业打造成由生态商品向文化旅游延伸的示范园区。去年,该县接待游客48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8.9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1476元,已超越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转自梅州日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