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走进梅县
梅县风俗
阉鸡、补锅、弹棉花…记忆里的客家老手艺,你还记得几样?
来源:  发布时间:2018/4/10  阅读次数:191
本文转自客家网,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当城市建设如火如荼
当高楼大厦逐渐崛起
一些东西正在慢慢出现
有些东西却在慢慢消失...
曾经大街上那些习以为常的画面
熟悉的地方,想念的味道
如今何在?
你,还记得这些老手艺吗?

以前生活条件差,能补的就补,能修的就修,不像现在烂了就丢了。


铝锅换底

换铝锅底和补锅不一样,换铝锅底不用火,是将坏了的锅底剪下来换个新的底接上。

修鞋

记得小时候新买的鞋怕开胶,也希望能穿的久些,都要去修鞋师傅那里走一圈线。

打铁

小时候,家里的一切锅铲、菜刀、剪刀、柴刀、农耕用具等几乎都是铁匠师傅手工打造的。

弹棉花

弹棉工具有大木弓,用牛筋为弦,还有木棰、铲头、磨盘等。

木工

主要是修房盖屋制做梁、檩、窗以及各式家具、农具等,木工用具为斧、锯、凿、锛、刨、木钻、木径尺、墨斗、铅笔。

阉鸡、猪

记忆里提起阉鸡佬、阉猪佬,那可是几个村甚至镇上出了名的人物。

裁缝

想起小时候爸妈结婚的时候很多人送布匹来,等旧衣服实在补不了了就会拿着新买的布去裁缝店制作新衣服。

做扫把

这项手艺已经很少见了,就连我们旧时候自己做的扫把也少之又少,都被被塑料扫把代替了。

手工锻银

现在,手工锻造银器的匠人虽然还有,但也已经很少了。相信以后他们肯定会越发珍贵。

修表

记得小时候,每逢赶集都有一个摆着小桌子低头修表的人,那一桌子的手表零部件,像古董。

剃头

以前我们都叫剃头,现在时尚的说法叫理发。如今遍地都是新潮的理发店,只有在农村偶尔还看得到传统的剃头摊子。

篾匠

在农村,许多生活用具都是用竹子加工而成,如菜篮、筲箕、撮箕、箩筐、背篓、筛子、簸箕等等,牢固结实,经久耐用。

造秤杆

在电子秤盛行的当下,老式的秤杆似乎只能在街头小贩那里才能偶尔看到。造秤的老人却不管这些,带着花镜做的入迷,时间在他们那里似乎已经静止!

磨刀磨剪子


手艺人“磨刀磨剪子咧……”的长吆喝,似乎总出现在午睡的梦里。老人的砂轮一圈圈转动,越来越锋利的菜刀,不知会在谁家案头,切出一顿顿美味佳肴。

纳鞋底

手工纳鞋底是一种传统鞋底工艺,像传统的千层底,就是手工纳鞋底的典型代表。因鞋底用白布裱成袼褙,多层叠起纳制而成,取其形象得名。成品穿着舒适,轻便防滑,冬季保暖,夏季透气吸汗。

手工纳鞋底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了,现在我们穿的鞋款大多是机器制作。人们渴望时尚,却在心底怀念手工制作鞋款的舒适。

画糖人

细腻的白糖,恰到好处的火候,熬一锅金灿灿的糖稀。老人手里的工具一番辗转腾挪,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糖人就出现了。这样精致且带着余温的“艺术品”,拿在手里,你舍得将它融化吗?

修伞匠

过去人们使用的雨伞,不管是纸伞,还是布伞,都是用竹子作伞把和骨架,日久了伞顶破裂,骨架易折断,所以常常需要修补。

许多我们熟知的老手艺,正在悄悄远去
甚至消失,速度之快,令我们吃惊!
它们逐步被淘汰出我们的生活
成为绝响,再美好也很难留住…
这些绝活你又记得多少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