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走进梅县
古今名人
客家人物 | 十八世纪海丝路上的梅州客家人谢清高,被誉为中国“马可波罗
来源:  发布时间:2017/7/27  阅读次数:117

本文源自谢氏宗亲会,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他是一介平民,但他在中国航海史上作出了杰出贡献,被后来人誉为中国的马可波罗;他的《海录》也被人们与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行记》相提并论。

    他就是梅州客家人谢清高,谢清高出生于清朝乾隆年间(1765年),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程乡(今梅县区)金盘堡人。18岁时,谢清高便出洋谋生。随外商海船遍历南洋群岛各地和世界各国,历经各种艰难险阻,但也增长了他的见识和人生经验。他学习外国语言,访问各岛屿城寨的风土人情和物产,为他更好地从事他所钟爱的航海事业打下了极其坚固的基础。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适同乡黄炳南与他相识,二人过从甚密。谢清高向他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及其见闻,并要求黄炳南代为笔录,以便传留后人。黄炳南感其诚,遂逐一记下,并取名《海录》,于同年底刊行问世。中国历史上有关中外交通往来的书,主要有南宋赵汝适的《诸藩志》、元代泛大渊的《岛夷志略》、清徐继畲编著的《瀛寰志略》等。至于林则徐所编《四洲志》则在谢之后。《海录》是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国内最先介绍世界概况的著作,时人称:“广东人乃至中国人略知世界大事,应从阅读《海录》开始。


▲谢清高著作《海录》是一部清代最早睁眼看世界的地理著作

    《海录》书中记载了十八世纪八十年代罗芳伯(嘉应州人)在昆甸(今马来西亚东部婆罗洲的昆甸)地区,组建公司,设立自治行政管理机构,建立法制,号称“大唐总长”,临终禅让贤者的丰功伟绩,史实详尽,文笔优美,为研究华人海外奋斗史的一本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由于谢清高是随外国商船漫游世界的,所以所到之处,他接触最多、感触最深的往往是当地有别于中国的风土人情,因而《海录》在这方面的资料相当丰富。

 

谢清高记录的各国风土人情
孟加拉国水葬
    “明呀喇”(约当今孟加拉国)条记其葬俗云:“有老死者,子孙亲戚送至水旁,聚而哭之,各以手抚其尸,而反掌自舔之,以示亲爱。遍则弃诸水,急趋而归,以先至家者为吉。”水葬习俗在中国一些地区也是有的,只是以谢清高的学识和经历而言,恐怕也是“新知”。不过,葬礼结束后,人们争先恐后跑回家,倒与中国习俗有较大区别。

加里曼丹岛母系社会
    “新当国”(在印尼加里曼丹岛)条所记婚姻关系则明显地反映了海洋民族的特点:“其男子若出海贸易,必尽载资财而行。妻妾子女在家,止少留粮食而已。船回则使人告其家,必其妻妾亲到船接引,然后回。否则以为妻妾弃之,即复张帆而去,终身不归矣。”在这里,婚姻的主动权似乎在女子。

马来的僧侣司法
    “咭兰丹国”(今马来西亚吉兰丹附近)条记当地断案方式:“有争讼者,不用呈状……王以片言决其曲直,无敢不遵者。或是非难辨,则令没水。没水者,令两造(当事双方)出外,见道路童子,各执一人至水旁,延番僧诵咒。以一竹竿令两童各执一端,同没水中。番僧在岸咒之,所执童先浮者则为曲,无敢复争。童子父母见习惯,亦不以为异也。”在中国人看来,这种断案方式实在难说公正,但习俗如此。

葡萄牙的密告僧侣忏悔
    “大西洋国”(葡萄牙)条记载有关忏悔事:“妇女有犯奸淫及他罪而欲改过者,则进庙请僧忏悔。僧坐于小龛中,旁开一窗,妇女跪于窗下,向僧耳语,诉其实情。僧为说法,谓之解罪。僧若以其事告人众知之,则以僧为非,其罪绞。”从最后一句来看,谢清高对国外习俗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观察,而且还花了工夫去调查研究的。

西欧的绅士风度

    “英吉利国”条把舞会称为“跳戏”,倒也颇为形象、贴切:“有吉庆,延客饮燕,则令女人年轻而貌美者盛服跳舞,歌乐以和之,婉转轻捷,谓之跳戏。富贵家女人无不幼而习之,以俗之所喜也。”

    “大西洋国”条详细记录了葡萄牙人的见面礼节:“凡军民见王及官长,门外去帽,入门趋而进,手抚其足而嘬之,然后垂手屈身拖腿,向后退步,立而言,不跪……亲戚男女相见,男则垂手屈身拖腿,女则两手撮其裙,屈足数四然后坐。女相见则相向立,各撮其裙,屈足,左右团转,然后坐。”看来,谢清高可能还有机会见识上层社会的交际活动。
    “大西洋国”(葡萄牙)条记:“称王曰喱,王太子曰黎番爹,王子曰咇林西彼,王女曰咇林梭使,相国为干爹,将军为吗喇叽乍。”由于谢清高是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客家人,所以在记音时多用客家方音,这造成读者难以准确还原成当时当地的读音,从而给后人阅读造成一定的困难。不过,对这本书的价值而言,影响其实不大。
泰国特产、酿酒法
    谢清高每到一地,都记录当地物产,而且往往比较详细。如“暹罗国”(泰国)“土产金、银、铁、锡、鱼翅、海参、鳆鱼、瑇瑁、白糖、落花生、槟榔、胡椒、油蔻、砂仁、木兰、椰子、速香、沉香、降香、伽南香、象牙、犀角、孔雀、翡翠、象、熊、鹿、水鹿、山马。”

    谢清高还记录了当地的酿酒法:“欲酿酒者,则于(椰子)花茎长尽,花未及开时,用蕉叶裹其茎,勿令花开,再以绳密束之,砍茎末数寸,取瓦罐承之,其液滴于罐中,日出后则微酸,俱微有酒味,再酿之则成酒矣。”
西班牙贵金属
    “大吕宋国”(西班牙)“土产金、银、铜、铁、哆啰绒、羽纱、哔叽、葡萄酒、琉璃、番碱、钟表。凡中国所用番银,俱吕宋所铸,各国皆用之。”

伦敦的供水系统
    谢清高对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也较为关注,如“英吉利国”条较为详细地记录了伦敦的自来水系统:“水极清甘,河谓之三花桥。桥有三桥,各为法轮,激水上行,以大锡管接注通流,藏于街巷道路之旁。人家用水俱无烦挑运,各以小铜管接于道旁锡管,藏于墙间。别用小法轮激之,使注于器。王则计户口而收其水税。”

美国的蒸汽轮船
    到了美国(咩喱干国),对那里的轮船曰:“其国出入多用火船,船内外多用轮轴,中置火盆,火盛冲轮,轮转拨水,无烦人力,而船自行。”当然,他对轮船的动力系统大概知之甚少,不过“火盛冲轮,轮转拨水”而已。

加里曼丹岛传统美食
    谢清高早年可能读过书,加上多年漫游各国,可能还有些语言天赋,因此,《海录》对各地语言也有所关注。如“新当国”(在印尼加里曼丹岛)条记:“王自称曰亚孤,国人自称断孤……子称父曰伯伯,称母曰妮,弟称兄曰亚王,兄称弟曰亚勒。谓妇人曰补蓝攀,谓女子曰吧喇攀,谓夫曰沥居,谓妇曰米你……饭谓之拏叙,酒谓之阿沥,菜谓之洒油,米谓之勿辣,谷谓之把喱,豆谓之咖将。”

    《海录》一书对南洋各国及英国、葡萄牙、西班牙、美国等的记载较为详细,说明谢清高可能在这些地方呆过较长时间,至于非洲、东欧、北欧等,谢清高或者没有亲身去过,或者虽然去过但呆的时间短,了解有限,所以记载也就相当简略。同时,由于谢清高既不是朝廷重臣,也不是学者、思想家,所以《海录》对西方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思想文化界的情况的介绍较少,这是《海录》一书的缺陷。但是,后人没有理由因此贬低此书的价值,毕竟这是鸦片战争前问世的一部影响非常大的介绍海外世界的著作。可以说,谢清高虽然只是一个“小人物”,却在不经意间成为清代最早放眼世界、介绍世界的重要人物之一。

    1821年,谢清高在澳门去世。60年后,他的族弟谢云龙是晚清进士,在江西庐陵担任知县,为了纪念谢清高的贡献,他从谢清高的堂侄孙、贡生谢锡朋手里找到旧版的《海录》。谢云龙与另一位谢氏家族的贡生谢国珍,对该版本进行校勘,分别撰写了热情洋溢的序言,为封闭时代谢清高的怀才不遇感到惋惜,也为他的著作开拓正在打开国门的国人视野充满信心。该书于1883年夏重版,向家族杰出代表谢清高,这位身无功名、但见识广博的航海家给予最高敬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