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走进梅县
梅县概况
梅县概况
来源:梅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13/11/5  阅读次数:65

  【历史、地理、人文】 


  位置·面积 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介于北纬23°55′~24°48′、东经115°47′~116°33′之间。东邻大埔,西界兴宁,南连丰顺,北接蕉岭。东北与福建省上杭、永定毗连,西北与平远接壤,中部环接梅州市梅江区。总面积275536平方公里。


  地形·地势 梅县是山区县。境内山峦起伏,西北部有武夷山系延伸而下的项山山脉,形成一道天然屏障;东南部有莲花山系的阴那山脉,使县境与丰顺、大埔分隔。地势周高中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分为三个类型,即河谷盆地、丘陵、山地,分别占总面积的225%、554%和221%,向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有海拔逾千米和近千米山峰23座,以海拔1357米的明山嶂银窿顶为最高,次为海拔1297米的阴那山五指峰。大小河流43条,属韩江水系。主干流梅江,流经县境约75公里,注入大埔县三河坝衔接韩江。


  气候 梅县地理位置靠近北回归线,且东近太平洋,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阳光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干冷同期,但易旱易涝,偶有奇热和严寒,四季宜耕宜牧。梅县年平均气温213℃,极端最高气温(1971725)395℃,最低气温(1955112)零下73℃。年平均日照时数18742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5285毫米,最多年降雨量(1983)23554毫米,最少降雨量(1955)979毫米。年均相对湿度78%。年均无霜期306天,最长霜期(1962年至1963)117天,19972月至1998年无霜冻出现。主要灾害天气有:春季低温阴雨,倒春寒;56月的龙舟水和夏秋间的台风雨;秋季寒露风和冬季霜冻等。2010年,梅县主要天气情况:年平均气温218℃,比常年平均气温偏高05℃;年降水14161毫米,比常年平均偏少7%,全年共出现暴雨3次,日最大降水出现在567日,为1758毫米。全年霜冻有2天。


  民族·人口·语言 梅县居民绝大部分是操客家方言的汉族,约占总人口999%,还居住有部分壮、畲、苗等10多个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均因工作或婚姻关系来梅定居的。2010年年底,全县总人口625701人;其中农业人483095人。


  政区设置 2010年年底,梅县下辖17个镇和1个城区办事处、1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382个村委会和36个居委。


  【发展概况】


  2010年,梅县实现生产总值128.54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第一产业29.37亿元,第二产业61.49亿元,第三产业37.68亿元,分别比增7%23.1%10.5%;完成农业总产值43.20亿元,工业总产值160.54亿元,分别比增14.9%27.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35亿元,比增31.3%;完成税收13.83亿元,比增22.2%。实现本级财政收入7.58亿元,在全省山区五市 30个县(市)中排名第三,比增38.13%;实际利用外资3750万美元,外贸出口总额4.29亿美元,分别比增85.3%7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15亿元,比增19.8%;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4728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7743元,分别比增12.3%26.6%。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较大成绩,分别荣获: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家电下乡工作先进县、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省级示范县等荣誉称号;提前一年实现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目标;率先在全省山区市成立首家客家村镇银行;雁南飞成功创建国5A级景区,并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和“全国生态文化示范企业”称号;水车镇茶山村荣获“中国古村落(客家民居)”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殊荣。


  【工业】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依托上市公司和骨干企业,积极探索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一是抓好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经济建设。全年分别引进计划投资9500万元的香港金锋科技有限公司金融自动设备零部件包装机项目和计划投资1.36亿元的深圳市嘉裕隆有限公司齿轮、轴套等粉末冶金制品项目。至年底,累计引进至转移园项目9个,计划投资8.52亿元,已有4家企业投产;此外,已审批等待进园项目有深圳市翰田LED、福建龙岩环保机械制造等4个,计划投资总额3.2亿元。二是全力抓好如下重点项目建设。投资26亿元的荷树园电厂三期项目,梅雁太阳能发电项目和155万吨旋窑水泥项目,投资2.4亿元的超华科技环保布基覆铜箔板项目,投资800万美元的BPW(梅州)车轴公司自动调整整臂生产线项目,投资1亿元的航海锰化厂高锰酸钠、高锰酸钾技术改造项目,投资2亿多元的梅县金象铜箔二期第二条年产2400吨生产线项目,投资300万美元的线艺(梅县)新生产线项目、投资6000万元联冠公司塑胶(PVC)生产线项目等。三是继续做大做强电子、电力建材、机械及配车零配件制造、编织工艺、医药化工等支柱产业,着力培育发展华银集团、四○一厂等后备上市企业。四是重点培育梅雁铜箔、华银医药、四○一厂等高新企业,全年高新企业产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24.2%。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17家,其中超亿元产值企业有22家。全县工业总产值160.5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138.29亿元,分别比增27.9%33%


  【农业】


  围绕打造全省优质粮食、优质名茶、优质安全果蔬、特色养殖生产基地和加工供应中心,扩大特色基地规模,加快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高端农业和精致农业,加快西部现代农业产业板块建设。一是开展好产粮大县建设和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重点开展创建石扇、南口、白渡3个千亩粮食高产示范点,全年共建两个万亩丰产示范片,36个百亩优质稻示范点,示范点平均亩产517公斤。二是实施优质旱粮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发展果蔬型玉米种植示范面积2000亩,推广种植面积5.8万亩。三是加快西部万亩银杏、万亩油茶、万亩脐橙生产基地建设。引进广东长荣林业发展有限公司总投资1.2亿元,种下银杏5000亩,规划种植5万亩,油茶种植已突破万亩。四是巩固提升金柚支柱产业。在松口镇建起6000亩金柚生态循环经济标准示范基地,全县建立起优质金柚示范园 57个,评选出2010年“十大优质金柚园”,梅县“梅盛牌”金柚获全市优质金柚金奖。五是加快特色农业发展。投资800多万元打造韩江上游茶叶产业带基地建设,西阳镇900亩茶叶种植基地进入备耕阶段,同时新建一个千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近17万亩,百亩以上生产基地有6个;全年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5家,绿色产品2家,有机食品1家,有7家企业8种农产品获评省农业名牌产品。六是努力实施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全年培育了1000户科技示范户、100名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建设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10个,年终在全省22个“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绩效考评中获得第一名。七是加快农业产业园建设,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2010年申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至年底,全县有各级农业龙头企业210家,其中:省级6家、市级29家、县级31家;新登记注册专业农民合作社36家,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20家,其中:6家进行无公害认证,面积达1.5万亩;3家进行有机认证,面积900多亩;有12家合作社与省内外超市对接;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正式挂牌。八是加大金柚深加工研发力度及项目建设,已引进广东帝浓酒业公司计划投资5亿元兴建果酒生产基地项目建设。至年底,全县粮食播种面积51.60万亩,粮食总产19.53万吨,比增1.7%;水果面积42.22万亩,水果总产54.17万吨,比增8.6%;生猪饲养67.85万头,比增4.9%;三鸟饲养量1155.3万只,比增5.4%;水产品产量3.12万吨,比增4%;实现农业总产值46.38万元;比增14.9%


  【招商引资】


  依托市县共建的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的平台,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加快南部园区经济板块建设。由县委书记、县长挂帅,成立5个专业招商队,落实每招商分队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各镇完成3000万元招商引资任务。至年底,产业转移园共引进项目2个,计划投资2.31亿元,累计引进转移园项目9个,计划投资8.52亿元;全年全县完成招商引资项目61个,计划投资总额45.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有4个,如:计划投资30亿元的梅州市盛通科技有限公司名贵花木、名贵药材、生物制剂项目;计划投资5亿元的广东帝浓酒业有限公司金柚项目等。至年底,招商引资项目投产的有35个,在建项目19个。


  【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全年共办理各类开业登记3242户,注册资金4.48亿元,其中:个体工商户2834户,注册资金9700万元;至年底,全县在册各类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共1.66万户,注册资金102.13亿元,其中个体工商户1.45万户,注册资金3.69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15亿元,其中城镇零售额34.55亿元,农村零售额30.6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8%20.8%18.7%。零售物价总指数为103.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8%。全年签订“三资”企业合同、意向15宗,合同规定外资259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750万美元,比增85.3%;外贸进出口总额4.29亿美元,比增73.6%。年末有外资企业128家,完成产值26.3亿元,比增25.8%,上缴各项税收2.11亿元,比增22.8%


  【旅游】


  进一步整合资源,推动旅游与现代农业、绿色工业、客家文化、特色资源等有机结合;围绕打造“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县”,重点抓好雁洋镇创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示范镇”、雁南飞茶田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荷树园电厂建成“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兴建雁鸣湖五星级休闲度假酒店等工作。雁南飞茶田景区投入1.3亿元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投入9000万元改造提升通往雁洋S223线公路等级,投资5.1亿元梅州豪生大酒店奠基动工兴建,总投资1520亿元的南口麓湖山国家级文化旅游产业园进入首期工程建设,投资8000万元的桃花源生态旅游区已开业运营,天地人宾馆已完成三星级改造,新县城新延龄宾馆、皇朝假日酒店等相继开业。雁南飞茶田旅游度假村荣获“全国绿色模范单位”和“全国生态文化示范企业”称号,并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水车镇茶山村获“中国古村落”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殊荣;叶剑英纪念园被评为首批“广东省红色旅游示范基地”,雁洋镇被评为“中国优秀文化休闲旅游镇”。全年共接待游客183.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3.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3%35%


  【基础设施建设】


  全年社会固定资产投入41.35亿元,比上年增长31.3%;其中基本建设投入14.11亿元,比增22.6%。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年交通公路部门共投入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9亿多元。其中:公路部门投入公路改造资金2.1亿多元,重点完成县道X020线梅县上官塘至梅西马鞍山段17.7公里二级路面改造;国道205线锭子桥至城西出口、省道223线西郊至锭子桥6.6公里铺筑沥青路面;国道G205线梅县太和亭至月梅段路面全长21.55公里大修工程;省道S223线雁洋段全长6公里一级路面工程建设等。交通部门投入道路桥梁建设资金8390万元,重点建设了松口发清大桥,于1017日举行通车庆典;完成了43米宽的梅县迎宾大道一期工程;完成5条总长50.6公里县道硬底化改造;完成乡村公路硬底化140公里和自然村道硬底化80公里建设。水利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投入水利建设资金2.2亿多元。主要有:防洪堤围建设投入4426万元,完成畲江杉里、梅南、白渡堤长共7.9公里;水库除险加固投入4786万元,完成30宗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农村饮水安全投入1300万元,完成7宗共3.05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累计解决农村饮水安全12.7万人,被评为“广东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省级示范县”;农田水利建设投入资金4200多万元,完成水圳道清淤、防渗和田间沟渠建设共长216公里及陂头加固14座;灌区建设投入资金2600多万元,完成巴庄水库、梅西镇羊耳灌区加固维修改造等。电网建设投入资金9996万元,其中:配网工程建设投入资金7000万元,计划建设10千伏线路192.1公里,新装10千伏配电变压器70台,容量合计4440兆伏安,改造台区106个,更换电能计量表1.19万块等工程;投资1971万元建设35 千伏瑶上变化站一座,首期主变2台,容量 10兆伏安;投资774万元建设城东、畲江供电所办公楼。全年累计供电量7.26亿千瓦时,售电量6.94亿千瓦时,分别比上年增长17.26%17.27%,完成利润总额5045万元。城乡建设全年投入新县城建设资金5.5亿元,其中市政建设资金7500万元,主要用于“四馆一场”、人民医院、广梅路、科技路、程江中心小学道路等公共建筑和市政道路建设。全年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112宗,建筑面积101.3万平方米,总造价4.72亿元;进行招标项目102项,总投资6.3亿元,其中公开招标工程75项,总造价5.59亿元,房地产开发投入资金4.5亿元,施工面积 4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3万平方米,实现税收2.46亿元。至年底,全县共投入市政建设资金13.5亿元,建成道路总长86.12公里,面积165万平方米,主排水沟104.2公里,路灯总长92.2公里计灯7223盏,绿化面积275.5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8.7%,人均公共绿化面积为12.8%。全年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3.69亿元,其中圩镇建设投入1.7亿元,村庄建设投入1.98亿元;小城镇建设规划面积达88平方公里,圩镇建成区面积32平方公里,公共绿化用地25.31万平方米,圩镇人均绿化面积9平方米。


  【财政·税务】


  全年一般预算收入7.58亿元,同比增收2.09亿元,比增38.13%;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达14亿元,其中社会事业和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比重占65%。全年实现税收13.83亿元,比增22.5%,其中,国税收入6.5亿元,比增11.8%;地税收入7.33亿元,比增33.8%


  【民生】


  梅县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把更多的公共财政投入民生领域,让百姓分享更多的发展成果。注重抓好扶贫“双到”工作。实现全县73个贫困村年人均收入2500元以下的4045户贫困户与干部职工的帮扶对接。全县共投入帮扶资金4799万元,落实帮扶项目13345个,建设村公共文化、卫生、体育设施等共1921个,解决饮水安全5024户,住房困难户312户;完成就业转移15122人,发放各类助学金275万元,资助贫困学生616名。至年底,全县实现脱贫(年人均收入2500以上)的有2065户,脱贫率51%。扩大城乡低保覆盖面和提高低保标准。7月份,县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增加城乡低保5502000人,于10月份开始实施;5月份政府决定,从200912月份起提高城乡最低生活补助标准,城镇低保居民每月增加44元,提高至每月274元;农村低保人员每月增加18元,提高至每月163元。全力抓好社会保障工作。201010月,梅县正式列入全国第二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至年底,全县有18.02万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有54724人领取了养老金,月人均养老金为110元;全县“五险”参保人数达20.79万人,比上年增长20.21%;此外,还为全县300多名村(居)“两委”干部、计生干部、早期离开国有和县以上集体企业员工审核办理了养老保险。努力提高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全年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达47.36万人,参合率为98%,住院补偿最高限额由5万元提高到8万元。全年有13.68万人次参合农民受益,报销总额达7145.14万元。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制订了《关于切实解决梅县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实施意见》,全年新建8套廉租住房,购买和改造了13套廉租住房,共解决20户符合享受廉租住房条件的家庭。


  【计划生育】


  认真贯彻国务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深入开展创“两无”活动,切实抓好“三个试点”和绩效考核。全年完成“四术”6360例,征收社会抚养费703.4万元;出生6474人,出生率为10.03‰,自然增长率为4.05‰,计划生育率达96.94%;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5.59100。实现保“省优”、保“国优”目标。


  【国土资源】


  县、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修数据库已建立并上报省国土厅审查。完成13个镇共37个利用园地山坡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新增耕地面积1.74万亩。正在实施和已改造“三旧”项目有20多宗,涉及面积1000多亩,投入资金约13亿元。完成农用地转用及征收报批6件,面积969.5亩,其中耕地350.5亩,有效保障梅大高速、荷树园电厂三期、梅县机场等省、市、县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做好依法征地拆迁工作,主要做好宝丽华山水城1427亩,扶大高管会储备土地2244亩、程江储备土地200多亩等征地工作。全年土地交易5899宗,面积2940.56亩,交易金额14.21亿元;土地评估2599宗,面积1.13万亩,显化土地17.83亿元。全年发现土地违法行为135宗,制止萌芽状态39宗,拆除38宗,立案查处58宗,查处结案率均达100%;处理来信来访等案件208件,其中来访来电130186人次;调处土地纠纷12宗。


  【环境保护】


  全年环境空气质量达国家二级标准;梅江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水质达国家Ⅱ—Ⅲ类标准,地面水功能水质达标率100%;饮用水源水质为清洁水质,基本符合饮用水源水质安全要求。全年审批建设项目68宗,否决3宗;补办验收建设项目74宗。污染减排淘汰7家水泥企业的10条落后生产线,产能94万吨,同时还另淘汰了3家落后产能企业,共削减GOD353吨、SO29098吨,超额完成减排任务。开展环境监测项目61个,取得有效数据8000多个,出具监测报告355份。新办排污许可证18个,换证、年审137个,发放排污口标志牌35块。环境执法检查企业823家,限期整改企业50家,立案调查8宗违法排污行为;全年接待群众来访2544人次,收到各类投诉环境信访件313宗,处理率和满意率均为100%2010年,县环保局被国家评为“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先进集体”。


  【科技】


  全年有梅县梅雁电解铜箔公司的“锂离子电池用高性能超薄电解铜箔”项目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广东宝丽华电力有限公司的“高可塑成型全内燃高掺量粉煤灰砖的制备与应用研究”项目列入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110月,全县专利申请量114件,专利授权量131件,分别比增17%253%。梅州振声获批为广东省第四批创新型试点企业;华银集团有限公司和四○一厂分别被评为省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华银集团获准组建广东省病毒体外诊断试剂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水车镇被认定为省级水产养殖技术创新专业镇;隆文镇和梅南镇分别被认定和市级毛竹种植加工和蔬菜种植加工技术创新专业镇。全县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民营科技企业21家,省级工程研究开发中心6家,省专业镇5个。全年获市科技奖8项。其中:广东宝丽华电力有限公司的《自主研发300兆瓦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及资源综合利用工程》项目荣获全市自设立科技奖以来唯一的特等奖,梅雁电解铜箔有限公司的《新型多卷同步分切技术》项目获一等奖。梅县新城中学被广东省科协、教育厅、科技厅授予“广东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称号,是梅州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在省第25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分别获得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2个。


  【教育】


  围绕实现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目标,全年投入“创强”资金2.6亿多元,县财政拨给8个有“创强”任务的镇各300万元启动金。全县撤并31所完全小学、17个教学点、1所初级中学和2所完全中学。至10月,全县8个创强镇顺利通过“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组验收,全县创强镇数达13个,占全县镇级单位的65%,随之顺利通过广东省教育强县督导验收组的验收,提前一年实现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目标。全年招录12名“211工程”大学毕业生到高级中学和新城中学任教,招录56名大专以上毕业生到山区中小学校任教。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100%98%93.8%。顺利为8名代课教师转为“公办”,彻底解决了代课教师问题。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1位学生获“南海创新奖”,并获奖金2万元;华侨中学再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2.8%,高分通过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验收,并获奖金200万元,同时成功竞得广东省高中阶段教育专项资金900万元。高考上本科线考生人数达1200人,入围率28.17%,比增4.25%;高级中学考上本科线人数有751人,入围率达67.17%,比增9.82%,在全市各县区重点中学名列前茅。中考全县入围市重点线的人数有1383人,比上年增加223人。


  【文化】


  以创建“文化名城”为载体,按三年规划目标,2010的规划松口、松源、白渡、畲江、南口、城东6个镇创建“文化先进镇”。全年收到各类文艺作品71件,上送市参评戏剧曲艺作品5个,获奖4件;送市参评音乐作品4件,获奖2件;送省参评美术、书法、摄影作品16件,其中美术作品获三等奖1件。梅县山歌剧团表演的山歌表演唱《自古山歌从(松)口出》,在参加广东省文化厅举办的第二届省优秀客家山歌(东莞凤岗)邀请赛中荣获“金奖”;梅县木偶剧团表演的提线木偶戏“化子进城”,在参加广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中山大学联合主办的广东省特色剧种展演暨学术研讨会中,荣获“优秀剧目奖”。梅县山歌剧团先后赴北京参加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栏目组《天南地北客家情》节目录制;赴台湾参加“台湾·广东周”文化交流演出;赴深圳、香港参加梅州乡情通报会文艺演出等。此外,还成功举办了迎国庆、庆中秋暨梅县第二十五届中秋山歌节文艺晚会和两年一次的业余农村文艺汇演,业余农村文艺汇演共有参演队伍17个、节目有戏剧、曲艺等19个。全年县山歌剧团送戏下乡演出175场,观众达2.5万人次;木偶剧团送戏90场,观众达5.5万人次;送电影下乡合计4879场,观众达45万人次;圆满完成“文化大戏千村行”和电影“2131”工程任务。省新闻出版局给予梅县157家“农家书屋”选定点,并为每个“农家书屋”配备牌匾及价值2万元以上的图书出版物,至年底,全县已建“农家书屋”172家。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发现新文物点331处,复查文物点108处,其中涉及古文化遗迹、古建筑、石刻、墓葬等重要史迹,县政府新批准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353个单体,梅县并通过省普查验收组验收。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出社会影响较大、文化价值较高的有1238项,五句板说唱、客家娘酒、畲江菊花糕等3项申报梅州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10月份,共开展文化市场巡查1556人次,处罚网吧14家,收缴非法出版物235册(张),收缴各类盗版音像制品193张,取缔非法游商2个,有效净化了文化市场。广播 电视新开设了《加快四大板块建设,全力打造客都明珠》、《全民参与同城同创卫生城市》专栏;制作了《梅县农情》、《民众心声》等社会反响较好的专题;进一步办活了《梅县公安》、《服务大广场》等自办节目。有线电视网络升级改造投入资金360多万元,分别开通了城区65个光点,农村基层有石坑、梅南、丙村、雁洋、西阳等13个光接收点,解决当地线路长信号质量差的问题。全年累计新增有线电视用户3300户。上半年全面完成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户数达3.5万户。2010年,梅县广播电视台被全国县城经济研究中心评为“20092010年度文化惠民工程工作先进单位”。


  【卫生】


  20101015日召开全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动员大会,并成立梅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转发县政府《梅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重点抓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等四大医改任务的落实。全年筹资5648万元投入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争取华侨乡贤共投资2350万元,其中较大项目有:李有权博士捐资300万元,兴建梅县白宫卫生院综合楼;黄华先生捐资2000万元,新建松源中心卫生院。二是争取各级政府支持1430万元,对南口、畲江、丙村等10间镇卫生院进行改造。三是多方筹资1868万元购置16台螺旋CT机、腹腔机、血液透析仪等一批先进设备。此外,正筹集5.2亿元新建梅县人民医院按三甲医院标准建设,至年度,已有梁亮胜先生认捐1000万元,李有权先生认捐800万元。全年新增卫生站7个,完成了“一村一站、一镇一院、一县三院”建设。至年底,全县有公立医疗卫生单位27间,其中镇级卫生院20间,设有村级卫生站442个;民营医院4间,个体诊所34间;有医师1015人。全年门、急诊总人数达93.6万人次,比增10%;出院病人达3.61万人次,比增2%;业务总收入2.03亿元,比增15.3%2010年梅县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普查和食管癌、贲门癌早诊早治筛查均被列为国家免费普查试点项目,全年完成宫颈癌检查2.21万人;确诊8例;乳腺癌检查4546人,确诊2例,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67.1%113.6%;完成食管癌/贲门癌筛查1000例。全年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口为47.36万人,参合率为98%;筹资总额 7104万元,住院医药总费用实际补偿比例达42%,住院补偿上限由5万元提高到8万元;全县有13.68万人次参合农民受益,报销总额达7145.14万元,其中有5人住院实报8万元。全年投入改厕资金113万元,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2000户,其中1800户得到中央补助,成功创建省卫生村的有雁洋长教、松口横东2个村;成功创建市卫生村的有雁洋对坑村、鹧鸪村、雁上村、雁中村、雁下村、松坪村和丙村红光村等7个村。全年受理发放各类卫生许可证1982份,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14份;检查医疗卫生单位560间(次),立案查处并罚款12宗,合计人民币2.9万元;受理医疗争议、投诉17宗,其中申请医学鉴定1宗。


  【体育】


  群众体育以老年协会、强民足球协会、梅县信鸽协会等为纽带,带动全民健身活动开展。88日,丙村镇举办了800多人参加“全民健身日”暨广东省第11届“体育节”启动仪式和展示表演;9月份组织了“健身气功”6个站点计100多人参加的健身气功展示表演;重阳节,梅县老人体育运动会有400多人参加了门球、乒乓球、象棋、气功展示等7个项目比赛。全年农村与机关、企事业单位之间进行了8个项目 70多场次比赛,参加人数有4500多人。先后成功举办了梅县第六届中、小学生足球联赛和小学女子足球网点联赛及梅县第51届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协助强民体育会举办了第29届“强民杯”足球赛,参加比赛运动员达300多人;与团县委联合举行了有14个部门参加的梅县第14届“五四”杯足球赛等。全年争取上级体育设施经费100多万元,支持解决了镇村一批体育健身器材。竞技体育比赛先后获得:广东省少年女子U-11足球联赛冠军;广东省少年男子U-11足球联赛第三名。人才培养输送有男足运动员刘杉杉入选国家青年队,女足运动员何坚荣、张佳丽、曾妮辉、李足玲入选国家女足青年队集训。在全国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中,梅县共监测了636人,监测效果良好。2010年,梅县体育局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被省体育局授予“20062009年度和2010年“全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民主法制建设】


  梅县人民政府坚持依法行政,扎实推进法治县创建活动,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并向其报告工作,坚持向人民政协通报情况,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认真做好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复工作,不断深入开展机关作风评议,严格规范行政复议、行政执法监督工作,2010年,分别被省和国家评为“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县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职权,督促和支持“一府两院”工作,先后听取和审议了10个专项工作报告和6个行政职能局的工作报告,审查批准“十二五”规划纲要,依法审议通过了《梅县征地和土地储备中心向农发行梅县支行融资的方案》。始终把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听取和审议了县政府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报告;对《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进行执法检查;组织市、县人大代表视察创建“教育强县”、同城同创“国家卫生城市”、“林改”和扶贫“双到”等工作。坚持把民主法治建设摆到突出位置,以开展法治县创建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做好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工作;努力促进司法公正,听取和审议了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专项工作报告和司法局工作报告,督促司法机关树立“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理念。围绕“五五”普法规划目标要求,对全县38个具有行政执法职能单位进行检查,并审议了县政府“五五”普法工作。认真开展“民主法制示范村(社区)”活动,全县有85%的村达到“民主法制示范村(社区)”标准,有9个村被国家或省授予“民主法制示范村(社区)先进称号。重视做好信访工作,全年共接群众来信93件,其中受理全国、省、市人大交办50件,接待来访群众43人次,各级人大代表参与庭审、调解纠纷等83宗。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坚持对“一府两院”提请的拟任命干部进行任前学法和法律考试制度,全年共依法任免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55人次,举行任前法律知识学习考试共418人。维稳工作,全年共排查各类社会不安定因素94起,妥善处置群众性事件苗头5起,医患纠纷5起,解决处理群众涉法涉诉来信来访问题26起。全县20个镇级单位建起有治安巡逻队20155人,有治保会4091121人,调解会4091220人,组建护村队80436人;建立起安全文明小区790个,有80%的小区实现零发案。公安部门全年组织30多次全县范围的集中统一专项行动,共立刑事案件 694宗,破案418宗,破案率达60%;先后侦破白渡“4·12”跨省抢劫汽车杀人抛尸案等,刑事发案和抢车案件分别同比下降14.5%70%。检察部门全年受理并批准逮捕案件147196人,立案查处依法贿赂职务犯罪案件66人,挽回经济损失260多万元。法院全年共受理各类刑事案件209件,全部审结,给予刑事处罚的256人;受理各类民商事纠纷案件 1411件,审结1403件,结案率99.4%,共解决诉讼标的金额 7516.1万元;共受理各类执行案件562件,执结557件,执法率99.1%,执结权的金额6009.4万元。司法部门全年调解各类民间纠纷4028件,调解成功4016件,调解成功率为99.7%;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50件,接待群众咨询3000多人次,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约200多万元。


  【党的建设】


  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执行力;开展争创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县“四强基层党组织”、争当“四优共产党员”、“四好党组织书记”和“星级村官”以及推进“板块建设”主题实践活动,全年选聘了首批82名大学本科生担任“村官”。坚持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带动全县党员干部掀起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热潮,突出树立梅县“当好梅州绿色经济崛起排头兵、建设广东科学发展示范县”和“培育绿色产业、建设宜居家园、打造客都明珠”发展理念。结合开展扶贫“双到”工作,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全县有73个贫困村,年人均收入2500元以下的贫困户 404515854人,在建好22个县领导挂钩联系点的基础上, 规划雁洋上村、畲江双坪村、桃尧显朝村等3个村为全县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全年共投入扶贫资金4799万元,落实帮扶项目13345个,其中帮助贫困户发展养猪3594头,种植水果3639亩、油茶1599亩,解决饮水安全5024户,铺筑水泥道路97公里,解决住房难贫困户312户,完成就业转移15122人。至年底,有2065户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达2500元以上,实现脱贫率51%。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全年培训科级干部788名,股级干部860名,培训信息干部1300多名;县、镇两级党校共举办各类培训班 153期,培训党员干部1.62万人次。重新修订《中共梅县县委梅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全县作风评议工作的实施办法》,建立明察暗访制度,推动行政机关行风、作风转变,对行政事项的受理、承办、审核、批准和办结等进行监控,并纳入绩效评估和机关评议;把“五个零增长”和“四个减半”落到实处,全年公用费用支出和公务接待费用支出同比上年分别下降3.2%10%。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推进干部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启动乡镇党委书记公推直选试点工作,1113日上午圆满成功选出石扇、石坑 两镇党委书记;先后3次实行乡镇党政正职和县直单位“一把手”初始提名人选由县委全委会书面差额推荐,按照得票多少确定镇党委书记初始提名人选3人,镇长初始提名人选7人,县直单位一把手初始提名人选6人。严格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把好推荐关、公示关、考察关、酝酿关和票决关。全年共提任科级干部86名,交流轮岗副局以上领导干部53人,达到任职年龄控制线改非领导职务24人;同时把四次监督制度列入全县各级中心组学习内容,并对全县科局级以上干部进行试题测试。开展选人用人公信度示范县创建活动。8日,梅县被确定为全省30个创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示范县”活动之一。根据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拟定实施配套《梅县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试行办法》和《梅县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一把手”用人行为试行办法》等。11月,对全县部分镇和县直单位缺额正职的实际,在全县开展公推正科职领导干部后备人选77名。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党纪国法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六进”活动,营造尊廉崇廉的社会氛围;举办党纪政纪法纪教育学习班,树立廉洁从政思想;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贯彻落实《廉政守则》领导小组,集中学习《廉政守则》全文精神;结合纪律教育月学习活动,开展廉洁文化进办公场所和公共场所活动。抓好责任制的落实。建立《梅县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量化实施考核办法》等制度,把述职述廉、考核检查、责任追究、重大事项报告、廉政谈话、制度建设六项工作纳入党廉责任制工作中;通过听取被检查单位“第一责任人”汇报情况、走访群众、民主测评等方式,对各单位落实责任制进行考核;全年有1名科级干部受到责任追究,25名基层干部受到诫勉谈话。建立规范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运行的长效机制。出台了《基层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规定》和《村干部管理办法(试行)》等规定;健全和完善了镇村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民主议事制度等章程。着力打造“阳光政务”。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选拔任用干部,11月份,首次在石扇和石坑两镇实行党委书记公推直选;全年完成招投标项目101项,其中公开招标74项,邀请招标27项,总投资金额6.3亿元,共节约建设资金3220万元;政府采购预算金额3378万元,节约资金643万元。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全年县纪委、监察局共受理群众信访举报107件(次),属受理范围有93件(次),至年底,全部办结。其中信访立案办结31件;澄清保护党员干部16人;立案查处违纪违法党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3636人,其中县纪委立案1313人;违纪党员中,科局级党员干部33人,一般机关党员干部 88人,农村党员2525人;从案件性质分,主要经济违纪案件1313人,失职渎职违纪案件44人,其他1919人;挽回经济损失529.71万元;结案33 33人,受党纪处分31人,其中:开除党籍4人,受行政处分5人(含双重处分3人)。抓好专项治理工作。全年查处医疗服务方面违规行为2宗,追缴违规金额2.49万元。查处教育乱收费行为4宗,共清退违规金额74万多元。同时,还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和开展公路“三乱”监督检查。


  【乡镇·办事处概况】


  新城办事处


  2010年,梅县新城办事处实现经济总收入2.67亿元,完成工商税收1.1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5.8%89%;财政收入217万元,比增8%,居民年均收入9692万元,比增3%。招商引资新办注册资金10万元以上企业35家,其中100万元以上企业有7家。同城同创“国家卫生城”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完成禽畜繁养、“城中村”上门收垃圾、卫生死角清理、死水塘及下水道、臭水沟清理改造等系列工作任务。城中村“三旧”改造正式启动,1219日,位于广梅路与科技路交会处的梅县“三旧”改造示范项目“锦发·君城”正式动工兴建,总投资5亿多元。科技路至广梅路也顺利贯通,并铺打上水泥路面。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率近80%以上,农民参加合作医疗覆盖率近100%。至年底,新城办总面积为3.88平方公里,有5个社区居委,总人口7万多人,其中户籍人口1.9万多人。


  扶大高新区


  2010年,扶大高新区全年实现社会总产值5.93亿元,完成税收83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7%80%;农民年人均纯收入7850元,比增25%。全年引进企业两家,接待入园企业16家。入园企业共有57家,投产企业44家;拥有国家级高新企业1家,省级科技企业10家,企业产品获得国家专利有3项。5月份,通过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组验收。至年底,全区总面积19.5平方公里,有4个村和1个居委会,总户数3558户,总人口10245人。


  程江镇


  2010年,程江镇全年完成社会总产值6.32亿元,实现工商税收1.3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63.5%;农村年人均纯收入5981元,比增8%。全镇已发展种养示范村5个,种养示范户50户,蔬菜基地5个。全年招商引资注册登记企业 85家,招商项目85个,新增个体工商户650户;招商项目投资额达300万元以上企业有8家,招商金额达2.2亿元,其中投资5亿元的五星级梅州豪生国际大酒店已动工建设。民心工程建设共投入资金4813万元,其中学校建设投入4000多万元,11月份,通过了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组的验收。99%以上农民 65%以上居民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75%符合条件的群众加入了养老保险。林改工作已发林地所有权证面积占96.5%,已发使用权证面积占87%,股份权益发证面积占89.9%。至年底,全镇总面积61.9平方公里,有14个村和1个居委;总户数14162户,总人口39369人。


  南口镇


  2010年,南口镇完成社会总产值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完成工商税收5852万元,财政收入673万元,比增3.5%;农村年人均纯收入5912元,比增6.1%。新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 3家,其中广东长荣林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20万亩的油茶与5000吨油茶系列产品加工项目进入广东省现代产业500强。车陂、葵岗 两个工业园,引进落户项目3个,累计投资金额3亿元,其中广东新基金文化创意集团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打造麓湖山文化产业园,麓湖山国家级文化产业园被省委、省政府列入2010年重点建设项目。投入水利、电力建设资金1400多万元,其中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630多万元,电力建设800多万元。规划南龙、瑶西、金声 3个村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扎实推进侨乡村乡村旅游开发步伐,着力打造提升侨乡村旅游品牌。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顺利通过市、县验收检查。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8%,城镇居民参保率达87%;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6.7%。至年底,全镇总面积262.2平方公里,有46个村和3个居委会,总户数16694户,总人口67472人。


  畲江镇


  2010年,畲江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0.4亿元,完成税收250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14.8%;财政收入650万元,农村年人均纯收入6125元,分别比增10.5%5.5%。以服务园区建设为主要发展目标,扎实推进“南部板块”建设。先后设立了喜多多、韵生活、永昌等大型超市连锁店,兴办起肉菜、禽畜、成衣、摩托和家电销售等市场。努力打造纺织工艺“集散地”,全年完成工艺总产值2.5亿多元,税收1755万元,比增22.5%。引进梅州市然中园现代发展农业有限公司、梅州藤意工艺有限公司有4家企业,合计引资4850万元。筹集资金2100多万元完善水利、饮水工程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松棚、大湖两个村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林改工作完成所有权任务占94.8%,使用权(三权)任务占82.3%。投入1000多万元创建教育强镇,5月份,顺利通过省教育创强督导组的检查验收。至年底,全镇总面积175平方公里,有23个村和2个居委,总户数9557户,总人口44222人。


  水车镇


  2010年,水车镇实现社会总产值3.3亿元,农村年人均纯收入5646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7%;完成工商税收293万元。利用茶山村荣获“中国古村落”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契机,抓好和完善茶山古村落环境保护和道路等建设,加速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借助构建“南部园区经济板块”区域发展机遇,发展壮大工艺编织业,全年共招商引资3600万元,其中白沙矿泉水厂扩建项目达3200万元。全年投入460万元用于村道、农业水利、医疗卫生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5月份,经省科技厅认定批准为“广东省水产专业镇”。林改工作在年底全县综合排名中名列第一。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达48%。至年底,全镇总面积122.9平方公里,辖18个村和1个居委,总户数5702户,总人口21646人。


  梅南镇


  2010年,梅南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5.66亿元,完成税收377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3.3%;农村年人均纯收入5310元。按照“南部经济园区板块”建设规划,着力打造省级蔬菜专业镇,6月份荣获“梅州市技术创新专业镇(蔬菜)”称号。全年共引进投资3500万元新恒发混凝土搅拌站和投资400万元梅州市凡富兰花种植有限公司2家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资金1800多万元,其中:投入1470元对下村灌溉系统、轩外河堤、宋坑水库进行改造加固;投入200多万元铺筑顺兴、九龙浪荡石、轩外尖山共9公里长水泥村道。林改工作有序进行。教育强镇投入资金553万元,10月份顺利通过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组验收。农民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面完成县下达指标任务。至年底,全镇总面积146.5平方公里,有16个村和1个居委,总户数3950户,总人口15932人。


  梅西镇


  2010年,梅西镇实现社会总产值3.03亿元,完成税收141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9%46%;本级财政收入444万元,比增60%;农民人均纯收入4922元,比增6.6%。围绕实现“西部现代农业产业板块中心镇”这一目标,推进“万亩银杏、万亩油茶、万头猪场”基地建设,广东长荣林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种下银杏5000亩、油茶超万亩;广东客乡农牧有限公司生猪年出栏量达4~5万头。林改工作完成综合打发证率达90.4%。规划龙增村创建市级生态示范村,幸福村创建县级农村建设示范村。增城市新塘镇在扶贫“双到”工作中,投入帮扶资金121.5万元,帮扶田福、龙增、龙虎3个村贫困户118465人。全年基础建设投入资金近500万元,铺筑水泥村道共长9.5公里;解决5600多人的饮水问题等水利设施建设。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至年底,全镇总面积92.7平方公里,有17个村和2个居委,总户数7998户,总人口28847人。


  石坑镇


  2010年,石坑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02亿元,完成工商税收45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4%107%;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579元,比增6.2%。围绕县委西部现代农业板块发展战略,实施“三个一”工程,服务好一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石坑种猪场;新培育一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天草农业开发公司;新引进一家实力雄厚的广东长荣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万亩油茶基地。全年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300多万元,铺筑水泥村道6条共长14.1公里;投入近200万元用于水利工程建设,其中澄坑、澄中两个村的梅县小农水示范县建设工程投入130万元;投资160万元在圩镇建集健身、娱乐、休闲为一体的“转水梅园”。林改工作全面普开,有林地总面积9.48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2.64万亩。至年底,全镇总面积87.2平方公里,有17个村和两个居委会,总户数6218户,总人口25756人。


  大坪镇


  2010年,大坪镇实现社会总产值3.66亿元,完成税收340.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38%;财政收入149万元,比增25%,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053.5元,比增8%。招商引资分别引进金德宝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000多万元开发汤湖温泉资源,引进梅州锦绣大地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建设5000亩名贵树种种植基地。林改完成所有权确权勘界占总面积98.7%,“三权”确权勘界占总面积85%。基础设施建设投入400多万元用于“小农水”和除险加固、主灌渠道改造建设;投资100多万元用于圩镇和村道亮化建设;扶贫投入资金共100多万元,铺水泥村道总长近6公里。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83%,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率达65%。至年底,全镇总面积76.7平方公里,有12个村和1个居委,总户数4681户,总人口19352人。


  城东镇


  2010年,城东镇全年实现社会总产值10亿元,完成工商税收740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246.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26.7%21.6%,农村年人均纯收入5922元,比增7%。新发展生物柴油 生产基地1个,面积500亩,种上麻枫树约8万株;发展蔬菜种植面积1200亩。招商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有5个,其中BPW车轴四期投入4000万元,7月投产运营,五期准备投入2500万元;金盘健身中心投资2000万元;庆达有限公司扩产投入1500万元。林改工作完成林地所有权发证面积100%,使用权发证面积占86.8%,股份权益发证面积占80%。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1.4%,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全镇12个村建成农家书屋,规划上坑、莲塘等8个村创建市级生态村及创建市级生态镇;做好竹洋、谢田两村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的规划修编和基础工程建设。至年底,全镇总面积79.3平方公里,有12个村和1个居委,总户数4566户,总人口22792人。


  石扇镇


  2010年,石扇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5.04亿元,农村年人均纯收入5151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5%;完成税收450多万元,实现财政收入158万元。大力发展金柚支柱产业和特色农业。建立起9个优质金柚示范点和7个金柚种植专业村;登记注册金柚专业合作两家,注册金柚商标两个;发展咸菜种植面积3500亩,玉米、花生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500亩,形成新东玉米村、松林咸菜村等多个种植专业村。全年招商引资引进项目4个,共引进项目资金800多万元。林改工作有序进行,至12月底,顺利通过市级检查验收。规划中和、红南两村创建生态示范村。民生工程建设共投入资金800多万元,其中投入道路交通建设170多万元,投入标准化农田示范建设700多万元。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率达63%。至年底,全镇总面积91.4平方公里,有12个村和1个居委,总户数 6242户,总人口21399人。


  白渡镇


  2010年,白渡镇农村经济总收入5.82亿元,工农业总产值3.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4.5%;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296元,比增3%。引进广东长荣公司投资3000万元在建桥村种植油茶5000亩;石窟河二期5.3公里河堤建设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白渡至雁洋的白渡5.47公里生态公路建设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对全镇13个村未实施农村低压线路改造的村进行农网改造,共投入资金上千万元。此外,还投入近600万元对沙坪、汶水等5个村进行村道改造、对梅大、公珠、建桥等8个村进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并解决蔚彩、蕉南两村1600多人安全饮水问题。参与县级新农村示范创建的有创乐村、桃柳村、白渡村等5个村,参与生态村创建的有创乐和江南两个村。至年底,全镇总面积187.6平方公里,有24个村和1个居委,总户数7136户,总人口27234人。


  丙村镇


  2010年,丙村镇完成农村社会总产值10.42亿元,农业总产值2.7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10%;税收入库3.73亿元(含荷树园电厂和梅雁水电站),农村年人均纯收入5825元,比增6%。引进冠锋电子科技梅州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兴建名杨村大酒店,支持梅县永恒建材有限公司90万吨水泥粉磨站第二条生产线建设,做好荷树园电厂和5家水泥企业等的服务工作。建设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2000亩,实施中低产田改造3000亩,新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各1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林地所有权打证面积97.8%、林木所有权打证面积80.7%,林木使用权打证面积89.2%。筹资1500多万元用于创强,并通过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组验收。筹资1860万元重点解决群众行路难和饮用水难等民生问题。至年底,全镇总面积170.4平方公里,有21个村和1个民委会,总户数11254户,总人口44478人。


  雁洋镇


  2010年,雁洋镇实现社会总产值60.37亿元,其中乡镇企业总收入57.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8%25%;上缴国家税收5.35亿元,与上年持平;实现财政收入1512万元,比增9.8%;农民年人均纯收入6140元,比增10.4%。成功引进广东帝农酒业公司投资5亿元落户建设;卡莱公司完成第二期轮胎项目整体搬迁,成为梅州市首家超亿美元的外贸企业;宝丽华斥资26亿元的荷树园电厂三期项目开工建设,斥资41.6亿元打造扶大山水城高级商住区正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华银投入1380万元在阴那山建起有机茶叶标准化栽培基地1000亩,成功收购梅县中国旅行社有限公司。投入6000万元改造提升S223线雁洋段 6公里公路等级,雁南飞顺利通过国家5A级景区国检,并荣获“20092010中国最佳绿色酒店”、“2010年中国最佳生态(度假)酒店”、“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和“全国生态文化示范企业”称号;叶剑英纪念园被评为首批“广东省红色旅游示范基地”;雁洋镇被评为“中国优秀文化休闲旅游镇”和“我最喜爱的岭南村镇”。完成鹧鸪村、石楼、下村等3村新农村示范建设;长教村通过省级卫生村检查验收,雁上、雁中、雁下等6个村通过市级卫生村检查验收;林农、黄沙两个村通过市级生态村检查验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完成一权工作,转入二、三权打证工作。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投资1.49亿元,占地247.7亩的梅州市足球训练基地奠基动工建设。至年底,全镇总面积183平方公里,有27个村和两个居委会,总户数7999户,总人口32255人。


  松口镇


  2010年,松口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7.57亿元,完成工商税收1861.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193.3%;地方财政收入448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6151元,分别比增11%13%。梅州市盛通科技有限公司投入1.6亿元种植名贵珍稀树林面积1800多亩,梅县建兴水泥有限公司投资3500万元兼并韩江水泥厂,增设粉磨站,中大南药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种植红豆杉4800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已完成38个村(共41个村)林地所有权登记工作,向县林改办送交宗地材料占林地总面积84.6%。投入水利建设资金898万元,改善灌溉面积 3500亩,改造中低产田1500亩。1017日,投资5000多万元的发清大桥举行隆重通车庆典仪式;10月份,创建教育强镇工作通过省“创强”专家组验收。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99%,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2%。至年底,全镇总面积328.6平方公里,有41个村和5个居委,总户数14617户,总人口73000人。


  隆文镇


  2010年,隆文镇实现社会总产值3.1亿元,完成工商税收7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45.5%,财政收入344万元,比增19%,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110元,比增3%。在巩固原有1700亩烤烟基地的同时,扩大种植规模至2500亩;以联坑村为试点,种植名贵树木(罗汉松、红豆杉、香樟树、茶花等)达3万株。林改工作完成林地所有权界定换证面积占98.7%,全镇14个村均已完成林地所有权换发证工作,完成林地“三权”换证面积占82%,全面完成林改工作的有江上村等6个村。参与创建市级生态的有檀江村、苏溪村等8个村。投入700多万元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乡村道路建设,修筑村道共5.7公里。教育强镇投入资金900万元,于10月底顺利通过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组的验收。至年底,全镇总面积113.4平方公里,有14个村和1个居委会,总户数5990户,总人口24000人。


  桃尧镇


  2010年,桃尧镇农村社会经济总收入2.38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51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8.8%,完成税收300万元,实现财政收入180万元。利用山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围绕“两山一园一故居”王寿山、鸡冠、桃花园、张民达故居发展旅游业。抓好县重点烤烟基地建设,全年实现烤烟产值228万元,引进台商拟在洋教村开发种植2000亩台湾文旦柚。林改工作完成林地所有权证打发证率达99.6%,林地使用权证打发证率达87.4%,“三权”工作完成95%。投入资金80多万元用于圩镇电网、路灯改造,投入资金共500多万元用村道和水利工程建设,共铺筑水泥村道12.1公里,解决5662505人饮水难问题。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1%,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500多人。创建教育强镇投入资金500多万元,10月份通过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组验收。规划显朝、桃源两个村作为新农村示范点和生态村示范点建设。至年底,全镇总面积118平方公里,有15个村委和1个居委会,总户数4619户,总人口17454人。


  松源镇


  2010年,松源镇实现社会总产值5.04亿元,比上年增长8.2%,实现工商税收1003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00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5392元,比增7%。完成县晚稻创高产示范片建设,实现平均稻谷亩产644.5公斤;完成烤烟基地种植面积7465亩,实现总收入1816万元;完成林地所有权宗地确权面积达98.2%、“三权”确权面积达93.5%、集体统一经营林地股权证发放面积达96.9%。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6680万元,其中投入较大的有:农业综合开发投入820万元,惠及13个村面积达1.05万亩;架设宝坑至北礤18公里110千伏输变线路投入1650万元;松源宜康医院建设由黄华先生捐资近800万元;松源河九姑陂桥至口缺峰桥堤岸小流域治理工程投入2000多万元。规划彩山村、青塘村两个村为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8.2%,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率68%。至年底,全镇总面积149.5平方公里,有21个村和两个居委会,总户数10764户,总人口40324人。



返回顶部